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轼 / 苏轼所有的诗词

    归雁。归雁。饮啄江南南岸。将飞却下盘桓。塞外春来苦寒。寒苦。寒苦。藻荇欲生且住。

    娇多媚杀。体柳轻盈千万态。殢主尤宾。敛黛含颦喜又瞋。

    徐君乐饮。笑谑从伊情意恁。脸嫩肤红。花倚朱阑裹住风。

    西行度连山,北出临汉水。

    汉水蹙成潭,旋转山之趾。

    禅房久已坏,古甃含清泚。

    下有仲宣栏,绠刻深容指。

    回头望西北,隐隐龟背起。

    传云古隆中,万树桑柘美。

    月炯转山曲,山上见洲尾。

    绿水带平沙,盘盘如抱珥。

    山川近且秀,不到懒成耻。

    问之安能详,画地费簪箠。

    久厌劳生能几日,莫将归思扰衰年。

    片云会得无心否,南北东西只一天。

    其一

    一篇泷吏可书绅,莫向长沮更问津。

    老去常忧伴新鬼,归来且喜是陈人。

    曾陪令尹苍髯古,又见郎君白发新。

    回首天涯一惆怅,却登梅岭望枫宸。

    其二

    青山只在古城隅,万里归来卜筑初。

    会见四山朝鹤驾,更看二李控鲸鱼。

    欲従抱朴传家学,应怪中郎得异书。

    待我丹成驭风去,借君琼佩与霞裾。

    仆昔为开封幕,先公为赤令,暇日相与论内外丹,且出其丹示仆。

    今三十年,而见君曲江,同游南华,行山水间数日,道旧感叹,且劝我卜居于舒,故诗中皆及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涛头寂寞打城还,章贡台前暮霭寒。

    倦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长安。

    莫怪归心甚速,西湖自有蛾眉。若见故人须细说,白发倍当时。

    小郑非常强记,二南依旧能诗。更有鲈鱼堪切脍,儿辈莫教知。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

    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閒窗下、敛云凝黛。

    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