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轼 / 苏轼所有的诗词

    昌身如饱腹,饱尽还当饥。昌诗如膏面,为人作容姿。

    不如昌其气,郁郁老不衰。虽云老不衰,劫坏安所之。

    不如昌其志,志壹气自随。养之塞天地,孟轲不吾欺。

    人言魏勃勇,股栗向小儿。何如鲁连子,谈笑却秦师。

    慎勿怨谤谗,乃我得道资。淤泥生莲花,粪壤出菌芝。

    赖此善知识,使我枯生荑。吾言岂须多,冷暖子自知。

    喜逢门外白衣人,欲脍湖中赤玉鳞。

    游舫已妆吴榜稳,舞衫初试越罗新。

    欲将渔钓追黄帽,未要靴刀抹绛巾。

    芳意十分强半在,为君先踏水边春。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古语云煎水不煎茶。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従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教子通经古所贤,安贫守道节尤坚。

    当熊遣烈传家世,投烛诸郎慰眼前。

    不待金花书诰命,忽惊玉树掩新阡。

    凯风吹棘君休咏,我亦孤怀一泫然。

    欲晓铜瓶下井栏,铿锽金殿发清寒。似闻人世南风热,日上墙东问几竿。

    南行渡关山,沙水清练练。

    行人已愁绝,日暮集微霰。

    殷勤小梅花,仿佛吴姬面。

    暗香随我去,回首惊千片。

    至今开画图,老眼凄欲泫。

    幽怀不可写,归梦君家倩。

    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

    江上青山横绝壁,云间细路蹑飞蛇。

    鸡号黑暗通蛮货,(胡人谓犀为黑暗。

    )蜂闹黄连采蜜花。

    共怪河南门下客,不应万里向长沙。

    (乔受知于吴丞相,而施州风土大类长沙。

    方丈仙人出淼茫,高情犹爱水云乡。功名谁使连三捷,身世何缘得两忘。

    早岁归休心共在,他年相见话偏长。只因未报君恩重,清梦时时到玉堂。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槃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经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开花送馀寒,结子及新火。关中幸无梅,汝强充鼎和。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