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轼 / 苏轼所有的诗词

    大江南兮九华西,泛秋浦兮乱清溪。

    水渺渺兮山无蹊,路重复兮居者迷。

    烂青红兮粲高低,松十里兮稻千畦。

    山无人兮云朝跻,霭蒙蒙兮渰凄凄。

    啸林谷兮号水泥,走鼪鼯兮下凫鷖。

    忽孤垒兮隐重堤,杳冥茫兮闻犬鸡。

    郁万瓦兮鸟翼齐,浮轩楹兮飞棋枅。

    雁南归兮寒蜩嘶,弄秋水兮挹玻璃。

    朝市合兮杂髦齯,挟箪瓢兮佩锄犁。

    鸟兽散兮相扶携,隐惊雷兮骛长霓。

    望翠微兮古招提,挂木杪兮翔云梯。

    若有人兮怅幽栖,石为门兮云为闺。

    块虚堂兮法喜妻,呼猿狙兮子鹿麛。

    我欲往兮奉杖藜,独长啸兮谢阮嵇。

    忆子少年时,肺喘疲坐卧。

    喊呀或终日,势若风雨过。

    虚阳作浮涨,客冷仍下堕。

    妻孥恐怅望,脍炙不登坐。

    终年禁晚食,半夜发清饿。

    胃强鬲苦满,肺敛腹辄破。

    三彭恣啖啮,二竖肯逋播。

    寸田可治生,谁劝耕黄糯。

    (新法方田谓上腴为黄糯。

    )探怀得真药,不待君臣佐。

    初如雪花积,渐作樱珠大。

    隔墙闻三咽,隐隐如转磨。

    自兹失故疾,阳唱阴辄和。

    神仙多历试,中路或坎坷。

    平生不尽器,痛饮知无奈。

    旧人眼看尽,老伴余几个。

    残年一斗粟,待子同舂簸。

    云何不自珍,醉病又一挫。

    真源结梨枣,世味等糠?。

    耕耘当待获,愿子勤自课。

    相将赋远游,仙语不用些。

    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须半翦,凤膺微涨,玉肌匀绕。木落淮南,雨睛云梦,月明风袅。自中郎不见,桓伊去后,知孤负、秋多少。

    闻道岭南太守,后堂深、绿珠娇小。绮窗学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一声云杪。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买田且乞墨竹次其韵酒中真复有何好,孟生虽贤未闻道。

    醉时万虑一扫空,醒后纷纷如宿草。

    十年揩洗见真妄,石女无儿焦谷槁。

    此身何异贮酒瓶,满辄予人空自倒。

    武昌痛饮岂吾意,性不违人遭客恼。

    君家长松十亩阴,借我一庵聊洗心。

    我田方寸耕不尽,何用百顷糜千金。

    枕书熟睡呼不起,好学怜君工杂拟。

    且将墨竹换新诗,润色何须待东里。

    泪滴秋风不为麟,虚名何用实之宾。

    烝豚未害为纯孝,狸首何妨助故人。

    好唤游湖缘路便,难邀入社为诗频。

    知君颇有东山兴,喝石岩前自过春。

    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劳心插。

    牵牛独何畏,诘曲自芽蘖。走寻荆与榛,如有夙昔约。

    南斋读书处,乱翠晓如泼。偏工贮秋雨,岁岁坏篱落。

    宰树连山谷,祠堂照路隅。

    养松无触鹿,助祭有驯乌。

    归梦先寒食,儿啼到白须。

    遥知邻里化,醉叟道争扶。

    退之仙人也,游戏於斯文。

    谈笑出奇伟,鼓舞南海神。

    顷者三韩使,几为蛟鳄吞。

    归来筑祠宇,要使百贾奔。

    我欲迁其庙,下数浮空群。

    移书竟不从,信非磊落人。

    公胡为拳拳,系此空中云。

    作诗颂其美,何异刻剑痕。

    我今已括囊,象在六四坤。

    吴越溪山兴未穷,又扶衰病过垂虹。

    浮天自古东南水,送客今朝西北风。

    绝境自忘千里远,胜游难复五人同。

    舟师不会留连意,拟看斜阳万顷红。

    二子缘诗老更穷,人间无处吐长虹。

    平生睡足连江雨,尽日舟横擘岸风。

    人笑年来三黜惯,天教我辈一樽同。

    知君欲写长想忆,更送银盘尾鬣红。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

    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