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轼 / 苏轼所有的诗词

    寒厅不知春,独立耿玉雪。

    闭门愁永夜,置酒及明发。

    忽惊庭户晓,未受烟雨没。

    浮光风宛转,照影水方折。

    鬓霜未易扫,眉斧真自伐。

    惟当此花前,醉卧黄昏月。

    君知六凿皆为赘,我有一言能决疣。

    病客巧闻床下蚁,痴人强觑棘端猴。

    聪明不在根尘里,药饵空为婢仆忧。

    但试周郎看聋否,曲音小误已回头。

    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

    岁暮日斜时,还为昔人叹。

    (乐天诗云,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今年一线在,那复堪把玩。

    欲起强持酒,故交云雨散。

    惟有病相寻,空斋为老伴。

    萧条灯火冷,寒夜何时旦。

    倦仆触屏风,饥鼯嗅空案。

    数朝闭阁卧,霜发秋蓬乱。

    传闻使者来,策杖就梳盥。

    书来苦安慰,不怪造请缓。

    大夫忠烈后,高义金石贯。

    要当击权豪,未肯觑衰懦。

    此生何所似,暗尽灰中炭。

    归田计已决,此邦聊假馆。

    三径粗成资,一枝有余暖。

    愿君留信宿,庶奉一笑粲。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郁郁苍髯千岁姿,肯来杯酒作儿嬉。

    流芳不待龟巢叶,(唐人以荷叶为酒杯,谓之碧筒酒。)扫白聊烦鹤踏枝。

    醉里便成欹雪舞,醒时与作啸风辞。

    马军走送非无意,玉帐人闲合有诗。

    谁识天闲老骥,不争日暮长途。

    送尽青云九子,归去扁舟五湖。

    寄语竹林社友,同书桂籍天伦。

    王郎独为鬼录,世间无此玉人。

    五字古原春草,千金汉殿长门。

    经纬尚余三策,典刑留与诸孙。

    龙锺三十九,劳生已强半。

    岁暮日斜时,还为昔人叹。

    今年一线在,那复堪把玩。

    欲起强持酒,故交云雨散。

    惟有病相寻,空斋为老伴。

    萧条灯火冷,寒夜何时旦。

    倦仆触屏风,饥鼯嗅空案。

    数朝闭阁卧,霜发秋蓬乱。

    传闻使者来,策杖就梳盥。

    书来苦安慰,不怪造请缓。

    大夫忠烈後,高义金石贯。

    要当击权豪,未肯觑衰懦。

    此生何所似,暗尽灰中炭。

    归田计已决,此邦聊假馆。

    三径粗成资,一枝有余暖。

    愿君更信宿,庶奉一笑粲。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傜新唱,谁谓古今隔。

    先帝知公早,虚怀第一人。至今诗礼将,独数武、宣臣。

    材大虽难用,时来亦少信。高平风烈在,威敏典刑新。

    空试乘边策,宁留相汉身。凄凉旧部曲,泪湿冢前麟。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