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轼 / 苏轼所有的诗词

    海中方士觅三山,万古明知去不还。

    咫尺秦陵是商监,朝元何必苦跻攀。

    渚宫寂莫依古郢,楚地荒茫非故基。

    二王台阁已卤莽,何况远问纵横时。

    楚王猎罢击灵鼓,猛士操舟张水嬉。

    钓鱼不复数鱼鳖,大鼎千石烹蛟螭。

    当时郢人架宫殿,意思绝妙般与倕。

    飞楼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赵千蛾眉。

    临风扬扬意自得,长使宋玉作楚辞。

    秦兵西来取钟卢,故宫禾黍秋离离。

    千年壮观不可复,今之存者盖已卑。

    池空野迥楼阁小,惟有深竹藏狐狸。

    台中绛帐谁复见,台下野水浮清漪。

    绿窗朱户春画闭,想见深屋弹朱丝。

    腐儒亦解爱声色,何用白首谈孔姬。

    沙泉半涸草堂在,破窗无纸风颸颸。

    陈公踪迹最未远,七瑞寥落今何之。

    百年人事知几变,直恐荒废成空陂。

    谁能为我访遗迹,草间应有湘东碑。

    壁立孤峰倚砚长,共疑沉水得顽苍。

    欲随楚客纫兰佩,谁信吴儿是木肠。

    山下曾逢化松石,玉中还有辟邪香。

    早知百和俱灰烬,未信人言弱胜强。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王涯之复壁,皆以儿戏害其国凶此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日记。

    几变雕墙几变灰,举烽指鹿事悠哉。

    上皇不念前车戒,却怨骊山是祸胎。

    枫林翠壁楚江边,踯躅千层不忍看。

    开卷例知归路近,剑南樵叟为施丹。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欲寄 一作:寄我)

    黄童三尺世无双,笔头衮衮悬秋江。

    不忧老子难为父,平生崛强今心降。

    我来喜共阿戎语,应敌纵横如急雨。

    生子还如孙仲谋,豚犬谩多何足数。

    黄家小儿名拾得,眉如长松眼如漆。

    只今数岁已动人,老人留眼看他日。

    笑君老蚌生明珠,自笑此物吾家无。

    君当置酒我当贺,有儿传业更何须。

    朝见吴山横,暮见吴山纵。

    吴山故多态,转侧为君容。

    幽人起朱阁,空洞更无物。

    惟有千步冈,东西作帘额。

    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悲秋春更悲。

    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眉。

    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

    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

    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