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轼 / 苏轼所有的诗词

    凤凰来仪,嘉禾合穗。

    绀绾双蟠髻,云敧小偃巾。轻盈红脸小腰身。叠鼓忽催花拍、斗精神。

    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蓬山才调更清新。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

    燕南垂,赵北际,其间不合大如砺。

    至今父老哀公孙,烝土为城铁作门。

    城中积谷三百万,猛士如云骄不战。

    一朝鼓角鸣地中,帐下美人空掩面。

    岂如千骑平时来,笑谈謦欬生风雷。

    葛巾羽扇红尘静,投壶雅歌清燕开。

    东方健儿虓虎样,泣涕怀思廉耻将。

    彭城老守亦凄然,不见君家雪儿唱。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其间绝品非不佳,张禹纵贤非鱼鲠。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我生几冬至,少小如昨日。

    当时事父兄,上寿拜脱膝。

    十年阅凋谢,白发催衰疾。

    瞻前惟兄三,顾后子由一。

    近者隔涛江,远者天一壁。

    今朝复何幸,见此万里侄。

    忆汝总角时,啼笑为梨栗。

    今来能慷慨,志气坚铁石。

    诸孙行复尔,世事何时毕。

    诗成却超然,老泪不成滴。

    老鸦衔肉纸飞灰,万里家山安在哉。

    苍耳林中太白过,鹿门山下德公回。

    管宁投老终归去,王式当年本不来。

    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

    侍者方当而立岁,先生已是古稀年。

    马迹车轮满四方,若为闭暑小茅堂。

    仙心欲捉左元放,痴疾还同顾长康。

    江令苍苔围故宅,谢家语燕集华堂。

    先生笑说江南事,只有青山绕建康。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