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轼 / 苏轼所有的诗词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ē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放鹤亭记》。

    庖丁鼓刀,易牙烹熬,

    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而薪恶劳。

    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

    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

    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糕;

    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

    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婉彼姬姜,颜如李桃,

    弹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云璈,

    命仙人之萼绿华,舞古曲之郁轮袍。

    引南海之玻黎,酌凉州之葡萄,

    愿先生之耆寿,分余沥与两髦。

    候红潮于玉颊,敬暖响于檀槽,

    忽累珠之妙唱,抽独茧之长缲;

    闵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当膏。

    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柂之琼艘。

    各眼滟于秋水,咸骨醉于春醪。

    美人告去已而云散,先生方兀然而禅逃。

    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

    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

    江湖渺故国,风雨倾旧庐。

    东来三十年,愧此一束书。

    尺椽亦何有,而我常客居。

    羡君开此室,容膝真有余。

    拊床琴动摇,弄笔窗明虚。

    后夜龙作雨,天明雪填渠。

    (时方祷雨龙祠,作此句时星斗灿然,四更风雨大至,明日乃雪。)梦回闻剥啄,谁呼赵陈予。

    添丁走沽酒,通德起挽蔬。

    主孟当啖我,玉鳞金尾鱼。

    一醉忘其家,此身自籧篨。

    有客打碑来荐福,无人骑鹤上扬州。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

    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

    天工变化谁得知,我亦儿嬉作小诗。

    君不见万松岭上黄千叶,玉蕊檀心两奇绝。

    醉中不觉度千山,夜闻梅香失醉眠。

    归来却梦寻花去,梦里花仙觅奇句。

    此间风物属诗人,我老不饮当付君。

    君行适吴我适越,笑指西湖作衣钵。

    盛德初融後,潜阴未姤时。

    侍臣占易象,明两作重离。

    月明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

    江上秋风无限浪,枕中春梦不多时。

    琼林花草闻前语,罨画溪山指后期。

    (蒋诗记及第时琼林宴坐中所言,且约同卜居阳羡。)岂敢便为鸡黍约,玉堂金殿要论思。

    蒙蒙春雨湿邗沟,篷底安眠昼拥裘。

    知有故人家在此,速将诗卷洗闲愁。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