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辙 / 苏辙所有的诗词

    前年见君河之浦,东风吹河沙如雾。

    北潭杨柳强知春,樽酒相携终日语。

    君家东南风气清,谪官河壖不称情。

    一麾夏口亦何有,高楼黄鹤慰平生。

    荆江洞庭春浪起,汉沔初来入江水。

    岸头南北不相知,惟见风涛涌天地。

    巫峡潇湘万里船,中流鼓楫四茫然。

    高城枕山望如带,华榱照日光流渊。

    楼上骚人多古意,坐忘朝市无穷事。

    谁道武昌岸下鱼,不如建业城边水。

    为客不满岁,还家见两孙。

    遥知临竹户,相对引瓢樽。

    老罢那嫌瘦,心宽尚喜存。

    风波随处有,何幸免惊奔。

    去国日已远,涉江岁将阑。

    东南富山水,跬步留清欢。

    迁延废行迈,忽忘身在官。

    清晨涉甘露,乘高弃征鞍。

    超然脱阛阓,穿云抚朱栏。

    下视万物微,惟觉沧海宽。

    潮来声汹汹,望极空漫漫。

    一一渡海舶,冉冉移樯竿。

    水怪时出没,群嬉类豭羱。

    幽阴自生火,青荧复谁钻。

    石头古天险,凭恃分权瞒。

    疑城曜远目,来骑惊新观。

    聚散定王业,成毁犹月团。

    金山百围石,岌岌随涛澜。

    犹疑汉宫廷,屹立承露盘。

    狂波恣吞噬,万古嗟独完。

    凝眸厌滉漾,绕屋行盘跚。

    此寺历今古,遗迹皆龙鸾。

    孔明所坐石,牂?历非人刊。

    经霜众草短,积雨青苔寒。

    萧翁嗜佛法,大福将力干。

    坡陁故镬在,甲错苍龙蟠。

    卫公秉节制,佛骨埋金棺。

    长松看百尺,画像留三叹。

    新诗语何丽,传读纸遂刓。

    嗟我本渔钓,江湖心所安。

    方为笼中闭,仰羡天际抟。

    游观惜不与,赋咏嗟独难。

    俸禄藉升斗,齑盐嗜咸酸。

    何时扁舟去,不俟官长弹。

    山蹊容车箱,深入遂有得。

    古寺依岩根,连峰转相揖。

    樵苏草木尽,佛事亦萧瑟。

    居僧麋鹿人,对客但羞涩。

    双碑立风雨,八分存法则。

    云昔义靖师,万里穷西域。

    《华严》具多纸,归来手亲译。

    蜕骨俨未移,至今存石室。

    遗文尽法界,广大包万亿。

    变化浩难名,丹青画京邑。

    粲然共一理,眩晃莫能识。

    末法渐衰微,徒使真人泣。

    蔼蔼堂西十亩园,晚凉迎步绿阴繁。

    共惊春去已多日,争看花开最后番。

    未许狂风催烂熳,故将青幄强安存。

    请公作意勤欢赏,趁取残红照酒樽。

    只隔墙东便是家,悁悁还似在天涯。

    客心不耐听松雨,归信犹堪饮菊花。

    翦烛看书良寂寞,披沙见玉忽喧哗。

    自惭空馆难留客,试问姮娥稍驻车。

    冯唐垂老郎潜后,李白风流罢直余。

    解组同归荣故国,剖符仍得奉安舆。

    家声未替三公旧,葬客应倾数郡车。

    德映闺门人莫见,埋文子细列幽墟。

    老去在家同出家,《楞伽》四卷即生涯。

    粗诗怪我心犹壮,细字怜君眼未花。

    霜落初惊衾簟冷,酒酣犹喜笑言哗。

    归心知有三秋恨,莫学匆匆下坂车。

    门前溪水似渔家,流浪江湖归未涯。

    邂逅高人来说法,支离枯木旋开花。

    诸生试罢书如积,剧县归时论正哗。

    安得骑鲸従李白,试看牛女转云车。

    渴醪能使客忘家,屈指归期已有涯。

    鱼化昨宵惊细雨,鹿鸣他日饮寒花。

    已谙江上肴蔬薄,莫笑衙前鼓笛哗。

    太守况兼乡曲旧,会须投辖止行车。

    南堂初一家,隔绝岁月久。

    开墙北风入,爽气通户牖。

    栋梁未摧折,斤斧聊结构。

    非言事轮奂,粗反昔人旧。

    筑室城西,中有图书。窗户之馀,松竹扶疏。拔棘开畦,以毓嘉蔬。

    畦夫告予,罂粟可储。罂小如罂,粟细如粟。与麦皆种,与穄皆熟。

    苗堪春菜,实比秋谷。研作牛乳,烹为佛粥。老人气衰,饮食无几。

    食肉不消,食菜寡味。柳槌石钵,煎以蜜水。便口利喉,调养肺胃。

    三年杜门,莫适往还。幽人衲僧,相对忘言。饮之一杯,失笑欣然。

    我来颍川,如游庐山。

    关于诗人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