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轼 / 苏轼所有的诗词

    毗卢海上妙高峰,二老遥知说此翁。聊复舣舟寻紫翠,不妨持节散陈红。

    高怀却有云门兴,好句真传雪窦风。唱我三人无谱曲,冯夷亦合舞幽宫。

    半园荒草没佳蔬,煮得占禾半是藷。万事思量都是错,不如还叩仲尼居。

    不会人间闲草木,预人何事管兴亡。

    雄雄曳修尾,惊飞向日斜。

    空中纷格斗,彩羽落如花。

    喧呼勇不顾,投网谁复嗟。

    百钱得一双,新味时所佳。

    烹煎杂鸡骛,爪距漫槎牙。

    谁知化为蜃,海上落飞鸦。

    威声又数中兴年,二虏行当一矢联。

    闻道名城得真将,故应惊羽落空弦。

    追锋归去雄三卫,授钺重来定十连。

    别酒回头便陈迹,号呶端合发初筵。

    九疑联绵属衡湘,苍梧独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烟树里,落月未落江苍茫。

    幽人拊枕坐叹息,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边父老能说子,白须红颊如君长。

    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

    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

    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青山南,白石北,此地嵯峨人不识。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胡骑入回中,急烽连夜过。

    短刀穿虏阵,溅血貂裘涴。

    一来辇毂下,愁闷惟欲卧。

    今朝从公猎,稍觉天宇大。

    一双铁丝箭,未发手先唾。

    射杀雪毛狐,腰间余一个。

    一新柱石壮严闉,更值西风落帽辰。

    不用游从夸燕子,直将气焰压波神。

    山川尚遶当时国,城郭犹飘广陌尘。

    谁凭阑干赏风月,使君留意在斯民。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