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轼 / 苏轼所有的诗词

    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酒病无聊,欹枕听鸣舻。断肠簇簇云山,重重烟树,回首望、孤城何处。

    闲离阻。谁念萦损襄王,何曾梦云雨。旧恨前欢,心事两无据。要知欲见无由,痴心犹自,倩人道、一声传语。

    早知身寄一沤中,晚节尤惊落木风。

    近闻莘老、公择皆逝,故有此句。

    昨梦已论三世事,岁寒犹喜五人同。

    轼与子中、彦祖、子敦、完夫同试举人景德寺,今皆健。

    雨余北固山围座,春尽西湖水映空。

    差胜四明狂监在,更将老眼犯尘红。

    汗血驾鼓车,何従致千里。

    纷纷糟曲间,欲试贤公子。

    君家江南英,濯足沧浪水。

    却渡旧黄河,涨沙埋马耳。

    由来付造物,倚伏何穷已。

    当念楚子文,三仕无愠喜。

    従来直道不辜身,得向西湖两过春。

    沂上已成曾点服,泮宫初采鲁侯芹。

    休惊岁岁年年貌,且对朝朝暮暮人。

    细雨晴时一百六,画船鼍鼓莫违民。

    草长江南莺乱飞,年来事事与心违。

    花开后院还空落。

    燕入华堂怪未归。

    世上功名何日是,樽前点检几人非。

    去年柳絮飞时节,记得金笼放雪衣。

    (杭人以放鸽为太守寿。

    )浮玉山头日日风,(即金山也。

    )涌金门外已春融。

    二年鱼鸟浑相识,三月莺花付与公。

    剩看新翻眉倒晕,未应泣别脸消红。

    何人织得相思字,寄与江边北向鸿。

    国艳夭娆酒半酣,去年同赏寄僧檐。

    但知扑扑晴香软,谁见森森晓态严。

    谷雨共惊无几日,蜜蜂未许辄先甜。

    应须火急回征棹,一片辞枝可得粘。

    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头米胜珠。

    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

    地偏不信容高盖,俗俭真堪着腐儒。

    莫怪江南苦留滞,经营身计一生迂。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

    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

    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

    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练。

    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

    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

    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白酒酿来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西蜀和仲闻而次其韵三首东老沈氏之老自谓也湖人因以名之其子偕作诗有可观者世俗何知贫是病,神仙可学道之馀。

    但知白酒留佳客,不问黄公觅素书。

    符离道士晨兴际,华岳先生尸解馀。

    忽见黄庭丹篆句,犹传青纸小朱书。

    凄凉雨露三年后,仿佛尘埃数字馀。

    至用榴皮缘底事,中书君岂不中书。

    霏霏点轻素,渺渺开重阴。

    风花乱紫翠,雪外有烟林。

    雪近势方壮,林远意殊深。

    会有无事人,支颐识此心。

    老身倦马河堤永,踏尽黄榆绿槐影。

    荒鸡号月未三更,客梦还家得俄倾。

    归老江湖无岁月,未填沟壑犹朝请。

    黄门殿中奏事罢,诏许来迎先出省。

    已飞青盖在河梁,定饷黄封兼赐茗。

    远来无物可相赠,一味丰年说淮颍。

    三军喜气铄飞花,睡起空惊月在沙。

    未集骅骝金騕褭,故残鳷鹊玉横斜。

    偶还仗内身如寄,尚忆江南酒可赊。

    宣劝不多心自醉,强扶衰白拜君嘉。

    至矣吾三后,功高汉已还。

    复推元祐冠,盖得永昭全。

    (臣尝于经筵论奏仁宗皇帝谥日明孝:若明而不仁,则民畏而不爱;仁而不明,则民爱而不畏。

    今大行太皇太后亦兼此二德,故天下思慕,庶几于仁宗也。

    )有作犹非圣,无私乃是天。

    侍臣谈要道,家法信家传。

    (宰相以下,尝于经筵论奏祖宗以来家法十余事,书于记注。

    )却狄安诸夏,先王社稷臣。

    固应祠百世,何止活千人。

    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亲。

    万方何以报,得疾为勤民。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