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轼 / 苏轼所有的诗词

    海石来珠宫,秀色如蛾绿。

    坡陀尺寸间,宛转陵峦足。

    连娟二华顶,空洞三茅腹。

    初疑仇池化,又恐瀛洲蹙。

    殷勤峤南使,馈饷扬州牧。

    仆在扬州,程德孺自岭南解官,以此石见遗。

    得之喜无寐,与汝交不渎。

    盛以高丽盆,藉以文登玉。

    仆以高丽所饷大铜盆贮之,又以登州海石如碎玉者附其足。

    幽光先五夜,冷气压三伏。

    老人生如寄,茅舍久未卜。

    一夫幸可致,千里还相逐。

    风流贵公子,窜谪武当谷。

    见山应已厌,何事夺所欲。

    欲留嗟赵弱,宁许负秦曲。

    传观慎勿许,间道归应速。

    绍圣元年十一月,戏作《朝云诗》。

    三年七月五日,朝云病亡于惠州,葬之栖禅寺松林中东南,直大圣塔。

    予既铭其墓,且和前诗以自解。

    朝云始不识字,晚忽学书,粗有楷法。

    盖尝従泗上比丘尼义冲学佛,亦略闻大义,且死,诵《金刚经》四句偈而绝。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袢。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神閒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馀音在耳边。

    萧索东风两鬓华,年年幡胜剪宫花。

    愁闻塞曲吹芦管,喜见春盘得蓼芽。

    吾国旧供云泽米,定武斋酒用苏州米。

    君家新致雪坑茶。

    近得曾坑茶。

    燕南异事真堪记,三寸黄柑擘永嘉。

    缩颈夜眠如冻龟,雪来惟有客先知。

    江边晓起浩无际,树杪风多寒更吹。

    青山有似少年子,一夕变尽沧浪髭。

    方知阳气在流水,沙上盈尺江无澌。

    随风颠倒纷不择,下满坑谷高陵危。

    江空野阔落不见,入户但觉轻丝丝。

    沾掌细看若刻镂,岂有一一天工为。

    霍然一挥遍九野,吁此权柄谁执持。

    世间苦乐知有几,今我幸免沾肤肌。

    山夫只见压樵担,岂知带酒飘歌儿。

    天王临轩喜有麦,宰相献寿嘉及时。

    冻吟书生笔欲折,夜织贫女寒无帏。

    高人著履踏冷冽,飘拂巾帽真仙姿。

    野僧斫路出门去,寒液满鼻清淋漓。

    洒袍入袖湿靴底,亦有执板趋阶墀。

    舟中行客何所爱,愿得猎骑当风披。

    草中咻咻有寒兔,孤隼下击千夫驰。

    敲冰煮鹿最可乐,我虽不饮强倒卮。

    楚人自古好弋猎,谁能往者我欲随。

    纷纭旋转従满面,马上操笔为赋之。

    贞观之德来万邦,浩如沧海吞河江,音容伧狞服奇庞。

    横绝岭海逾涛泷,珍禽瑰产争牵扛,名王解辫却盖幢。

    粉本遗墨开明窗,我喟而作心未降,魏征封伦恨不双。

    琵琶绝艺。年纪都来十一二。拨弄么弦。未解将心指下传。

    主人瞋小。欲向东风先醉倒。已属君家。且更从容等待他。

    旧说,房琯开元中尝宰卢氏,与道士邢和璞出游,过夏口村,入废佛寺,坐古松下。

    和璞使人凿地,得瓮中所藏娄师德与永禅师书,笑谓琯曰:“颇忆此耶?”琯因怅然,悟前生之为永师也。

    故人柳子玉宝此画,云是唐本,宋复古所临者。

    元祐六年三月十九日,予自杭州还朝,宿吴淞江,梦长老仲殊挟琴过予,弹之有异声,就视,琴颇损,而有十三弦。

    予方叹惜不已,殊曰:“虽损,尚可修。

    ”曰:“奈十三弦何?”殊不答,诵诗云:“度数形名本偶然,破琴今有十三弦。

    此生若遇邢和璞,方信秦筝是响泉。

    ”予梦中了然识其所谓,既觉而忘之。

    明日昼寝复梦,殊来理前语,再诵其诗,方惊觉而殊适至,意其非梦也。

    问之殊,盖不知。

    是岁六月,见子玉之子子文京师,求得其画,乃作诗并书所梦其上。

    子玉名瑾,善作诗及行草书。

    复古名迪,画山水草木,盖妙绝一时。

    仲殊本书生,弃家学佛,通脱无所著,皆奇士也。

    破琴虽未修,中有琴意足。

    谁云十三弦,音节如佩玉。

    新琴空高张,弦声不附木。

    宛然七弦筝,动与世好逐。

    陋矣房次律,因循堕流俗。

    悬知董庭兰,不识无弦曲。

    青李扶疏禽自来,清真逸少手亲栽。

    深红浅紫従争发,雪白鹅黄也斗开。

    斫竹穿花破绿苔,小诗端为觅桤栽。

    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従公已觉十年迟。

    甲第非真有,闲花亦偶栽。

    聊为清净供,却对道人开。

    (公病后,舍宅作寺。

    野作六客词,其卒章云:‘见说贤人聚吴分。试问。也应旁有老人星。’凡十五年,再过吴兴,而五人者皆已亡矣。时张仲谋与曹子方、刘景文、苏伯固、张秉道为坐客,仲谋请作后六客词

    月满苕溪照夜堂。五星一老斗光芒。十五年间真梦里。何事。长庚对月独凄凉。

    绿鬓苍颜同一醉。还是。六人吟笑水云乡。宾主谈锋谁得似。看取。曹刘今对两苏张。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