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轼 / 苏轼所有的诗词

    漫郎天骨清,生与世俗异。

    学道新有得,为贫聊复仕。

    每于红尘中,常起青霞志。

    屏山辍赠子,莫遣污簪珥。

    寓目紫翠间,安眠本非睡。

    梦中化为鹤,飞入长松寺。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望小桥流水。

    汴泗绕吾城,城坚如削铁。

    中有李临淮,号令肝胆裂。

    古来彭城守,未省怕恶客。

    恶客云是谁,祥符相公孙。

    是家豪逸生有种,千金一掷颇黎盆。

    连车载酒来,不饮外酒嫌其村。

    子有千瓶酒,我有万株菊。

    任子满头插,团团见花不见目。

    醉中插花归,花重压折轴。

    问客何所须,客言我爱山。

    青山自绕郭,不要买山钱。

    此外有黄楼,楼下一河水。

    美哉洋洋乎,可以疗饥并洗耳。

    彭城之游乐复乐,客恶何如主人恶。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解组归来道益光,坐看百物自炎凉。

    卷帘堂上檀槽闹,送客林间桦烛香。

    浅量已愁当酒怯,非才尤觉和诗忙。

    何人贪佩黄金印,千柱耽耽锁北冈。

    人间膏火正争光,每到藏春得暂凉。

    多事始知田舍好,凶年偏觉野蔬香。

    溪山胜画徒能说,来往如梭为底忙。

    老去此身无处著,为翁载插万松冈。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却从尘外望尘中,无限楼台烟雨濛。

    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寻孤塔认西东。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尝暖。

    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

    一朝婴世故,辛苦平多难。

    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

    故人已为土,衰鬓亦惊秋。

    犹喜孤山下,相逢说旧游。

    人间有此白玉京,罗浮见日鸡一鸣。

    南楼未必齐日观,郁仪自欲朝朱明。

    (刘梦得有诗,记罗浮夜半见日事。

    山不甚高,而夜见日,此可异也。

    山有二石楼。

    今延祥寺在南楼下,朱明洞在冲虚观后,云是蓬莱第七洞天。

    )东坡之师抱仆老,真契早已交前生。

    玉堂金马久流落,寸田尺宅今归耕。

    道华亦尝啖一枣,(唐永乐道士侯道华,窃食邓天师药仙去。

    永乐有无核枣,人不可得,道华独得之。

    予在岐下,亦尝得食一枚。

    )契虚正欲仇三彭。

    (唐僧契虚,遇人导游稚川仙府。

    真人问曰:汝绝三彭之仇乎?契虚不能答。

    )铁桥石柱连空横,(山有铁桥石柱,人罕至者。

    )杖藜欲趁飞猱轻。

    云溪夜逢喑虎伏,(山有哑虎巡山。

    )斗坛画出铜龙狞。

    (冲虚观后有朱真人朝斗坛,近于坛上获铜龙六、铜鱼一。

    )小儿少年有奇志,中宵起坐存黄庭。

    近者戏作凌云赋,笔势仿佛离骚经。

    负书従我盍归去,群仙正草新宫铭。

    汝应奴隶蔡少霞,我亦季孟山玄卿。

    (唐有梦书《新宫铭》者,云紫阳真人山玄卿撰,其略曰:良常西麓原泽东泄,新宫宏宏,崇轩?献?献。

    又有蔡少霞者,梦人遣书碑,略曰,公昔乘鱼车,今履瑞云,躅空仰涂,绮辂轮囷。

    其末题云,五云书阁吏蔡少霞书。

    )还须略报老同叔,赢粮万里寻初平。

    (子由一字同叔。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