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轼 / 苏轼所有的诗词

    朱楼深处日微明,皂盖归时酒半醒。

    薄暮渔樵人去尽,碧溪青嶂绕螺亭。

    旌旆满江湖。诏发楼船万舳舻。投笔将军因笑我,迂儒。帕首腰刀是丈夫。粉泪怨离居。喜子垂窗报捷书。试问伏波三万语,何如。一斛明珠换绿珠。

    久客厌虏馔,枵然思南烹。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

    骈头玉婴儿,一一脱锦䙀。庖人应未识,旅人眼先明。

    我家拙厨膳,彘肉芼芜菁。送与江南客,烧煮配香粳。

    蓬莱海上峰,玉立色不改。

    孤根捍滔天,云骨有破碎。

    阳侯杀廉角,阴火发光彩。

    累累弹丸间,琐细成珠琲。

    阎浮一沤耳,真妄果安在。

    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块。

    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

    明年菖蒲根,连络不可解。

    倘有蟠桃生,旦暮犹可待。

    此君何处不相宜,况有能言老令威。

    谁识长身古君子,犹将缁布缘深衣。

    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诡怪。

    虽然知是假,争奈主人爱。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

    试君眼力看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

    使君不独东南美,典型长记先君子。

    戏嘲王叟短辕车,肯为徐郎书纸尾。

    三年弭节江湖上,千首放怀风月里。

    手开东阁坐虚明,目净东溪照清泚。

    素琴浊酒容一榻,落霞孤鹜供千里。

    大舫何时系门柳,小诗屡欲书窗纸。

    文昌新构满鹓鸾,都邑正喧收杞梓。

    相逢一醉岂有命,南来寂寞君归矣。

    自昔遥闻太守高,明爻象彖日忘劳。

    洞中陈迹今如扫,斯道何曾损一毛。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