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轼 / 苏轼所有的诗词

    雪髯霜鬓语伧狞,澹荡园林取次行。

    要识将军不凡意,従来只啜小人羹。

    (是日散父老酒食。

    )西园牡籥夜沉沉,尚有游人卧柳阴。

    鹤睡觉时风露下,落花飞絮满衣襟。

    郁郁苍髯真道友,丝丝红萼是乡人。

    (苍髯,松也。

    红萼,海棠也。

    )何时翠竹江村路,送我柴门月色新。

    未报山陵国士知,绕林松柏已猗猗。一声恸哭犹无所,万死酬恩更有时。

    梦里天衢隘云仗,人间雨泪变彤帷。《关雎》、《卷耳》平生事,白首累臣正坐诗。

    少年独识晁新城,闭门却扫卷旆旌。

    胸中自有谈天口,坐却秦军发墨守。

    有子不为谋置锥,虹霓吞吐忘寒饥。

    端如太史牛马走,严徐不敢连尻脽。

    裴回未用疑相待,枉尺知君有家戒。

    避人聊复去瀛洲,伴我真能老淮海。

    梦中仇池千仞岩。

    便欲揽我青霞幨。

    且须还家与妇计,我本归路连西南。

    老人饮酒无人佐,独看红药倾白堕。

    每到平山忆醉翁,悬知他日君思我。

    路傍小儿笑相逢,齐歌万事转头空。

    赖有风流贤别驾,犹堪十里卷春风。

    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夸新书。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汤雪生玑珠。

    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

    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

    ?《归田录》草茶以双井为第一。

    画舫宿太湖,比渚贡茶故事。

    ?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灵区有异产,化国无潜珍。

    承平百年间,簪缨半齐民。

    建溪富奇伟,叶氏初隐沦。

    森然见乔木,其下维德人。

    佳哉郁葱葱,气若凤与麟。

    联翩出儒将,岂惟十朱轮。

    新松无鹿触,旧柏有乌驯。

    待公归上冢,泪叶乃肯春。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秋风摵摵鸣枯蓼,船阁荒村夜悄悄。

    正当逐客断肠时,君独歌呼醉连晓。

    老夫平生齐得丧,尚恋微官失轻矫。

    君今憔悴归无食,五斗未可秋毫小。

    君言失意能几时,月啖虾蟆行复皎。

    杀人无验中不快,此恨终身恐难了。

    徇时所得无几何,随手已遭忧患绕。

    期君正似种宿麦,忍饥待食明年麦。

    春风小院初来时,壁间惟见使君诗。

    应问使君何处去,凭花说与春风知。

    年年岁岁何穷已,花似今年人老矣。

    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

    百亩清池傍郭斜,居人行乐路人夸。

    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

    纵饮座中遗白帢,幽寻尽处见桃花。

    不堪山鸟号归去,长遣王孙苦忆家。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