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梅尧臣 / 梅尧臣所有的诗词

    东路归梁懒,黄流下汴深。

    眼穿南去翼,耳冷北来音。

    风雨昏斜日,乾坤入醉吟。

    不忧贫且老,自有伯鸾心。

    禽鸣脱破裤,定无新易故。

    此语莫相讥,善贫知有素。

    昼夜风不止,寒树嚎未休。

    人言雨杀风,雨急风未柔。

    独扶慈母丧,泪与河水流。

    河水有冬竭,泪泉长在眸。

    予生五十二,再解官居忧。

    昨者母疾亟,骨肉相聚愁。

    橐中无一钱,缓急何可求。

    母当临终时,嘱我贫莫羞。

    随宜具棺敛,厚贷压人头。

    死事定无益,生偿且无由。

    泣涕听母言,心肠如剜钩,

    小子虽不令,长养恩曷酬。

    旦夕期速平,後事勿预谋。

    愿母强药食,更延百千秋。

    固云莫望我,我魂已飞游。

    语毕忽奄逝,抚膺呼裂喉。

    未能一物备,迷乱将安投。

    艰窘见风义,乃有令朋俦。

    致赙或钱帛,最力李与刘。

    禁省及石渠,奠助日不周。

    裴杨乞铭盖,文篆古复遒。

    潭饶两大舰,朝索暮泛浮。

    哀怜荷君子,才德惭未修。

    三日违大梁,两宿此迟留。

    聊书同些挽,试托楚人讴。

    吾年将五十,尚未暇读易。一闻蒙亭说,乃见适所适。

    维时明进退,岂不在泉石。野服制升越,山庖盛鸡蹠。

    床头龙唇琴,案上科斗籍。风物稍佳时,把酒会三益。

    况以兄为郎,仕也人岂迫。垂之爱之深,自匪逢时客。

    不为阮步兵,发咏怨朝阳。

    不学屈大夫,行吟思搴芳。

    其雨岂无时,细佩空自香。

    吾道不苟合,我怀固有常。

    江南一亩宅,近在句溪旁。

    仕宦且如此,梦寐安敢忘。

    以子谕言多,重歌木桃章。

    初逢洛阳陌,再见南徐州。所历几何时,倏去二十秋。

    今复振霜屦,还山远莫留。我咏阮公诗,物靡必沈浮。

    谁云西海鱼,夜飞东海头。世人嗟识昧,岂是滞林丘。

    斋舍隔墙东,萧萧槐树风。

    声颜虽不接,翰墨遽能通。

    未说凉堪饮,唯愁赋少工。

    此焉知素拙,试与问杨雄。

    原上种良桑,桑下种茂麦。

    雉雊麦秀时,蚕眠叶休摘。

    空条漏日多,余椹更谁惜。

    会待黄落来,酒垆烧斗石。

    霹雳下虚殿,破楹非梦凶。

    昔尝瞻画衮,今实见升龙。

    隐隐雷声散,疏疏雾气从。

    予知仲尼庙,不是蓄乖慵。

    来时槐开花,去日木陨叶。

    作赋未得荐,著书已盈箧。

    旧居近仙坛,独往遇农饁。

    莫问鸟爪人,欲取月桂捷。

    关于诗人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