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写人古诗句

    头玉硗硗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

    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

    竹马梢梢摇绿尾,银鸾睒光踏半臂。

    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眼大心雄知所以,莫忘作歌人姓李!

    茅庐诸葛亲曾住。早赚出抱膝梁父。笑谈间汉鼎三分,不记得南阳耕雨。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彻如今话说渔樵,算也是英雄了处。

    曲角深帘隐洞房。正嫌玉骨易愁黄。好花偏占一秋香。

    夜气清时初傍枕,晓光分处未开窗。可怜人似月中孀。

    玉颜红烛忽惊春,微步凌波暗拂尘。

    自是当歌敛眉黛,不因惆怅为行人。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未期年而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

    君得从先夫人于九泉,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四壁空围恨玉,十香浅捻啼绡。殷云度雨井桐凋。雁雁无书又到。

    别后钗分燕尾,病馀镜减鸾腰。蛮江豆蔻影连梢。不道参横易晓。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着荷衣不叹穷。

    三百六旬长扰扰,不冲风雨即尘埃。

    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

    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

    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两肩负两船而起,旗丁数百以篙刺之,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众大骇,走告杨。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劵。

    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

    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垒。

    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碗建溪茶。

    承平麾节半海宇,归来镜曲盟鸥沙。

    诗墨淋漓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首。

    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