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强至 / 强至所有的诗词

    郡境时虽泰,江乡腊已深。

    群情忧雪晚,精意喜天忱。

    夙驾才分祷,春空倏变阴。

    银成佛氏界,琼掩帝家林。

    始向风前舞,还逢水面沉。

    乾坤方一色,埃滓莫相侵。

    薄畏晨光铄,清宜夜魄临。

    撒监矜巧喻,授简喜知音。

    月窟埋仙兔,霜毛碎猎禽。

    验深儿植杖,听落女停针。

    扃户人安卧,乘舟客访寻。

    长铺吴地练,竞贡禹邦琳。

    润未沾农亩,威先到旅衾。

    马蹄行见迹,鹤发此羞簪。

    爱洁慵施帚,思烹预涤鬵。

    难收俱碎璧,漫想辟寒金。

    飞瀑倾台岭,惊涛过越浔。

    兆年能作瑞,泽物岂无心。

    气象符神设,阴阳顺斗斟。

    护梅偏拂拂,欺柳故森森。

    樵坞如迷失,渔蓑重不禁。

    积迟唯濬壑,白早是高岑。

    炉饮聊堪御,楼观恐不任。

    当今平坎亚,免使有崎嵚。

    第止尘心渴,谁开冻口吟。

    梅州才素逸,藻思众尝钦。

    高唱俄摅发,终篇绝丽淫。

    更兼和密霰,并好爽烦襟。

    属和仍鸿笔,珍藏胜楚琛。

    正声都欲写,抽曲入瑶琴。

    谪仙放荡来江东,醉吟三见江花红。

    吴儿聚观玉勒骏,越女一笑金钱空。

    笔端灵文落彩凤,席上古气舒长虹。

    飘然又趁白云北,别语有尽情无穷。

    常恨春日少,况遭风雨多。

    桃李冷不觉,□□如浊河。

    广陌断游骑,寂不闻行歌。

    方其正雨时,乐事空蹉跎。

    晴来又累朝,日暖风祥和。

    红入桃李枝,绿转池塘波。

    何曾到花下,把酒呼青蛾。

    屈指九十期,今已一半过。

    系日乏长绳,欲却无神戈。

    花落解笑人,谓我前言何。

    寂寞湖边寺,荆溪目已瞑。

    窗云犹晓白,竹径自寒青。

    野鸟悲吟动,门人感涕零。

    里无梁补阙,谁可法师铭。

    蜀山秀色参天起,子云文章摩玉垒。

    关右衣冠从古名,伯起光华擅杨氏。

    后来气象几寂寥,今日西州闻学士。

    吁雄述作拟圣人,蹭蹬三朝官不徙。

    震虽有时无雄文,而又晚龄才得仕。

    岂知学士丁妙年,一日青云趋万里。

    高才大笔驱古今,奄有震雄兼二美。

    布衣平昔抱经纶,浩荡著书穷日晷。

    幽居独占无为山,因以名编仍号子。

    凿开元气争化工,剔出微情泣山鬼。

    先儒浮妄遭芟锄,直与六经相表里。

    青衫冗掾错致身,四十摩肩杂胥史。

    日趋官府旧学荒,已分清流将绝齿。

    前时辄辱授此编,如以咸韶震聋耳。

    夜侵灯烛昼废餐,若涉江河徐见涘。

    乃知无为非不为,道化自行而已矣。

    立朝本此足有施,尧舜吾君那出是。

    天球岂合藏穷家,再拜持编复斋几。

    离幽便欲趁芳时,越分非能守一枝。

    多语羞随禽反舌,逢辰强学凤来仪。

    故林有约依前去,落絮无踪逐处随。

    若得东风聊借力,免教燕燕竞差池。

    贪讽高吟日几回,辞珍转觉意逾瑰。

    子云天禄惭馀地,工部花溪掩旧才。

    渴肺喜因秋水疗,病眸惊对夜光开。

    今朝那独夸荣贶,更贮私囊耀后来。

    蜀江濯锦含文漪,竹生江岸初绿滋。

    锦波一浸入竹肌,万洗不落斑在皮。

    又闻泪点洒舜妃,遗迹渐染传今时。

    搯不受爪滑可持,隐起高节无屈欹。

    江神虽宝莫自私,烟根忽逐霜刀离。

    截而为杖得者谁,庞眉大士今一枝。

    {左文右扁}斓颇与坏衲宜,朝跻山巅暮江湄。

    山备兕虎江蛟螭,尔杖未折莫汝危。

    足力自健无险巇,安用童子两肩为。

    当年常竹纹无奇,犹托变化神葛陂。

    况此已是斑龙儿,长恐一旦风云随。

    复整头角还天逵,未必久为师有之。

    戢戢骈头戏,悠悠掉尾行。

    莫言盆盎窄,犹胜网罗横。

    竞触浮萍乱,时吹细浪生。

    嗟予遭病缚,羡汝遂微情。

    不觉春过半,开花始见桃。

    年光双鸟翼,世事一鸿毛。

    有兴抚清景,将愁付浊醪。

    家林应烂漫,南望首空搔。

    关于诗人

    强至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