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轼 / 苏轼所有的诗词

    小园香雾晓蒙笼,醉手狂词未必工。

    鲁叟录诗应有取,曲收彤管邶鄘风。

    老去仍栖隔海村,梦中时见作诗孙。

    天涯已惯逢人日,归路犹欣过鬼门。

    三策已应思贾让,孤忠终未赦虞翻。

    典衣剩买河源米,屈指新篘上元。

    不用长愁挂月村,槟榔生子竹生孙。

    ?海南勒竹,每节生枝如竹竿大,盖竹孙也。

    ?新巢语燕还窥砚,旧雨来人不到门。

    春水芦根看鹤立,夕阳枫叶见鸦翻。

    此生念念随泡影,莫认家山作本元。

    春来何处不归鸿,非复羸牛踏旧踪。

    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里不相逢。

    倾盖相欢一笑中,从来未省马牛风。卜邻尚可容三径,投社终当作两翁。

    古意已将兰缉佩,招词闲咏桂生丛。此身自断天休问,白发年来渐不公。

    日日出东门,步寻东城游。

    城门抱关卒,笑我此何求。

    我亦无所求,驾言写我忧。

    意适忽忘返,路穷乃归休。

    悬知百岁后,父老说故侯。

    古来贤达人,此路谁不由。

    百年寓华屋,千载归山丘。

    何事羊公子,不肯过西州。

    霜乾木落爱秦川,兴发身轻逐鸟翩。

    贪看暮山忘远近,强陪归客更留连。

    貂裘犯雪观形胜,骏马随鹰抟野鲜。

    为问南溪李夫子,壮心应未逐流年。

    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

    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

    欹枕落花馀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

    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

      轼每读《诗》至《鸱枭》,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诗人故多感,花发忆两京。石榴有正色,玉树真虚名。

    粲粲秋菊花,卓为霜中英。萸盘照重九,缬蕊两鲜明。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