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轼 / 苏轼所有的诗词

    老人痴钝已逃寒,子复辞行理亦难。

    要到卢龙看古塞,投文易水吊燕丹。

    余昔年辞免使北。

    胡羊代马得安眠,穷发之南共一天。

    又见子卿持汉节,遥知遗老泣山前。

    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三苏。

    予与子由入京时,北使已问所在。

    后余馆伴,北使屡诵三苏文。

    那知老病浑无用,欲问君王乞镜湖。

    始忆庚寅降屈原,旋看蜡凤戏僧虔。

    随翁万里心如铁,此子何劳为买田。

    时犹子迟侍行。

    西郊黄土没车轮,满面风埃笑路人。

    已放役夫三万指,従教积雨洗残春。

    枝上稀疏地上稠,忍看红糁落墙头。

    风流别乘多才思,归趁西园秉烛游。

    才贤世有几,廊庙忍轻遗。

    公在不早用,人今方见思。

    故山松郁郁,旧史印累累。

    惟有同乡老,闻名尚涕洟。

    坐来念念失前人,共向空中寓一尘。

    若问此花谁是主,天教闲客管青春。

    误入仙人碧玉壶,一欢那复间亲疏。

    杯盘狼藉吾何敢,车骑雍容子甚都。

    此夜新声闻北里,他年故事纪南徐。

    欲穷风月三千界,愿化人天百忆躯。

    纵饮谁能问挈壶,不知门外晓星疏。

    绮罗胜事齐三阁,宾主谈锋敌两都。

    榻畔烟花尝叹杜,海中童aa15尚追徐。

    毋多酌我公须听,醉後粗狂胆满躯。

    山西战马饥无肉,夜嚼长稭如嚼竹。

    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

    岂如厩马好头赤,立仗归来卧斜日。

    莫教优孟卜葬地,厚衣薪槱入铜历。

    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

    鸣鸠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间。

    离离短幅开平远,漠漠疏林寄秋晚。

    恰似江南送客时,中流回头望云巘。

    伊川佚老鬓如霜,卧看秋山思洛阳。

    为君纸尾作行草,炯如嵩洛浮秋光。

    我従公游如一日,不觉青山映黄发。

    为画龙门八节滩,待向伊川买泉石。

    云鬟倾倒。醉倚阑干风月好。凭仗相扶。误入仙家碧玉壶。连天衰草。下走湖南西去道。一舸姑苏。便逐鸱夷去得无。

    岐山宰王君绅,其祖故蜀人也,避乱来长安,而遂家焉。

    其居第园有名长安城中,号中隐堂者是也。

    予之长安,王君以书戒其子弟邀予游,且乞诗甚勤,因为作此五篇。

    去蜀初逃难,游秦遂不归。

    园荒乔木老,堂在昔人非。

    凿石清泉激,开门野鹤飞。

    退居吾久念,长恐此心违。

    径转如修蟒,坡垂似伏鳌。

    树従何代有,人与此堂高。

    好古嗟生晚,偷闲厌久劳。

    王孙早归隐,尘土污君袍。

    二月惊梅晚,幽香此地无。

    依依慰远客,皎皎似吴姝。

    不恨故园隔,空嗟芳岁徂。

    春深桃杏乱,笑汝益羁孤。

    翠石如鹦鹉,何年别海堧。

    贡随南使远,载压渭舟偏。

    已伴乔松老,那知故国迁。

    金人解辞汉,汝独不潸然。

    都城更几姓,到处有残碑。

    古隧埋蝌蚪,崩崖露伏龟。

    安排壮亭榭,收拾费金赀。

    岣嵝何须到,韩公浪自悲。

    潭潭古屋云幕垂,省中文书如乱丝。

    忽见伯时画天马,朔风胡沙生落锥。

    天马西来従西极,势与落日争分驰。

    龙膺豹股头八尺,奋迅不受人间羁。

    元狩虎脊聊可友,开元玉花何足奇。

    伯时有道真吏隐,饮啄不羡山梁雌。

    丹青弄笔聊尔耳,意在万里谁知之。

    干惟画肉不画骨,而况失实空余皮。

    烦君巧说腹中事,妙语欲遣黄泉知。

    君不见韩生自言无所学,厩马万匹皆吾师。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