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欧阳修 / 欧阳修所有的诗词

    被荐方趋召,还乡仍彩衣。

    看山向家近,上路逐鸿飞。

    结绶同为客,登高独送归。

    都门足行者,莫讶柳条稀。

    少年乡誉叹才淹,六十犹随贡士函。

    握手亲朋惊白发,还家闾里看青衫。

    阁涵空翠连衡阜,门枕寒江落楚帆。

    试问尘埃勤斗禄,何如琴酒老云岩。

    漾戢泝清川,舍舟缘翠岭。

    探奇冒层嶮,因以穷人境。

    弄舟终日爱云山,徒见青苍杳霭间。

    谁知一室烟霞里,乳窦云腴凝石髓。

    苍崖一径横查渡,翠壁千寻当户起。

    昔人心赏为谁留,人去山阿迹更幽。

    青萝绿桂何岑寂,山鸟嘐嘐不。

    松鸣涧底自生风,月出林间来照席。

    仙境难寻复易迷,山回路转几人知。

    惟应洞口春花落,流出岩前百丈溪。

    嗟龙之智谁可拘,出入变化何须臾。

    坛平树古潭水黑,沉沉影响疑有无。

    四山云雾忽昼合,瞥起直上拏空虚。

    龟鱼带去半空落,雷輷电走先後驱。

    倾崖倒涧聊一戏,顷刻万物皆涵濡。

    青天却扫万里静,但见绿野如云敷。

    明朝老农拜潭侧,鼓声坎坎鸣山隅。

    野巫醉饱庙门阖,狼藉乌鸟争残余。

    我昔谪穷县,相逢清汉阴。

    拂尘时解榻,置酒屡横琴。

    介节温如玉,嘉辞掷若金。

    趣当乡士荐,无滞计车音。

    有司精考覈,中第为公卿。本基在积习,优学登荣名。

    吾子齿尚少,加勤无自轻。努力图树立,庶几终有成。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

    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

    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

    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

    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

    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

    或柔多虚尖,或硬不可屈。

    但能装管榻,有表曾无实。

    价高仍费钱,用不过数日。

    岂如宣城毫,耐久仍可乞。

    楚天风雪犯征裘,误拂京尘事远游。

    谢墅人归应作咏,灞陵岸远尚回头。

    云含江树看迷所,目逐归鸿送不休。

    欲借高楼望西北,亦应西北有高楼。

    豳龠迎寒至,商飚应节流。

    戎容修大狝,杀气顺行秋。

    多稼登方茂,三农隙始休。

    饮归军实献,誓众黻为裘。

    索享仪非蜡,围田礼异搜。

    国威思远播,神武畅皇猷。

    关于诗人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