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全 / 岐亭五首(并叙)
  • 岐亭五首(并叙)

    元丰三年正月,余始谪黄州。

    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马青盖来迎者,则余故人陈慥季常也,为留五日,赋诗一篇而去。

    明年正月,复往见之,季常使人劳余于中途。

    余久不杀,恐季常之为余杀也,则以前韵作诗,为杀戒以遗季常。

    季常自尔不复杀,而岐亭之人多化之,有不食肉者。

    其后数往见之,往必作诗,诗必以前韵。

    凡余在黄四年,三往见季常,而季常七来见余,盖相従百余日也。

    七年四月,余量移汝州,自江淮徂洛,送者皆止慈湖,而季常独至九江。

    乃复用前韵,通为五篇以赠之。

    昨日云阴重,东风融雪汁。

    远林草木暗,近舍烟火湿。

    下有隐君子,啸歌方自得。

    知我犯寒来,呼酒意颇急。

    抚掌动邻里,绕村捉鹅鸭。

    房栊锵器声,蔬果照巾aa25。

    久闻蒌蒿美,初见新芽赤。

    洗盏酌鹅黄,磨刀削熊白。

    须臾我径醉,坐睡落巾帻。

    醒时夜向阑,唧唧铜瓶泣。

    黄州岂云远,但恐朋友缺。

    我当安所主,君亦无此客。

    朝来静庵中,惟见峰峦集。

    我哀篮中蛤,闭口护残汁。

    又哀网中鱼,开口吐微湿。

    刳肠彼交病,过分我何得。

    相逢未寒温,相劝此最急。

    不见卢怀慎,烝壶似烝鸭。

    坐客皆忍笑,髡然发其aa25。

    不见王武子,每食刀几赤。

    琉璃载烝豚,中有人乳白。

    卢公信寒陋,衰发得满帻。

    武子虽豪华,未死神已泣。

    先生万金璧,护此一蚁缺。

    一年如一梦,百岁真过客。

    君无废此篇,严诗编杜集。

    君家蜂作窠,岁岁添漆汁。

    我身牛穿鼻,卷舌聊自湿。

    二年三过君,此行真得得。

    爱君似剧孟,扣门知缓急。

    家有红颊儿,能唱绿头鸭。

    行当隔帘见,花雾轻aa25aa25。

    为我取黄封,亲拆官泥赤。

    仍须烦素手,自点叶家白。

    乐哉无一事,十年不蓄帻。

    闭门弄添丁,哇笑杂呱泣。

    西方正苦战,谁补将帅缺。

    披图见八阵,合散更主客。

    不须亲戎行,坐论教君集。

    酸酒如齑汤,甜酒如蜜汁。

    三年黄州城,饮酒但饮湿。

    我如更拣择,一醉岂易得。

    几思压茅柴,禁网日夜急。

    西邻推瓮盎,醉倒猪与鸭。

    君家大如掌,破屋无遮aa25。

    何従得此酒,冷面妒君赤。

    定应好事人,千石供李白。

    为君三日醉,蓬发不暇帻。

    夜深欲逾垣,卧想春瓮泣。

    君奴亦笑我,鬓齿行秃缺。

    三年已四至,岁岁遭恶客。

    人生几两屐,莫厌频来集。

    枯松强钻膏,槁竹欲沥汁。

    两穷相值遇,相哀莫相湿。

    不知我与君,交游竟何得。

    心法幸相语,头然未为急。

    愿为穿云鹘,莫作将雏鸭。

    我行及初夏,煮酒映疏aa25。

    故乡在何许,西望千山赤。

    兹游定安归,东泛万顷白。

    一欢宁复再,起舞花堕帻。

    将行出苦语,不用儿女泣。

    吾非固多矣,君岂无一缺。

    各念别时言,闭户谢众客。

    空堂净扫地,虚白道所集。

苏轼其他诗词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坠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其一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

    其二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其三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应。

    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

    其四

    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

    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

    其五

    沙河灯火照山红,歌鼓喧喧笑语中。

    为问少年心在否,角巾欹侧鬓如蓬。

    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言水而及松柏,于其动者,欲其难进也。

    万世不移者,山也;时飞时止者,鸿雁也。言山而及鸿雁,于其静者,欲其及时也。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